摘要
当前中国少儿出版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阅读模式和阅读产品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构建、国际化市场的拓展等关键问题,中国少儿出版人应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定精品原创内容导向,坚持儿童本位,汲取中国元素,充分运用传统纸质、新兴媒体和多种介质,构建与少儿出版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生态链,坚持守正创新,砥砺前行。
中国少儿出版从孕育那天起,就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它萌芽于民族危亡之秋,在由戊戌变法推动下的改良运动中孕育形成。梁启超气势磅礴的"少年强则国强"犹在耳边,鲁迅"救救孩子"的疾呼不曾远去,因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因为,他日救天下者,"在今日十五岁以下之童子",所以要把"爱国的故事,为人的箴言,替儿童演说",以"养成儿童的爱国心,陶铸儿童天良性"。
如果从1744年英国出版家纽伯瑞出版世界上第一本童书《美丽小书》算起,少儿出版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不同国家的少儿出版有着各自国家的历史、国情、文化传统的背景,中国少儿出版自萌芽之日起便自觉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今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是新时代中国少儿出版最为鲜明的特色。
当成人的认识在一种语言和儿童世界的另一种语言相碰,不同国家儿童读物的语言相遇,并发生意义交换时,其适应、传导、统驭的内在机制是什么?这种认识能平等地进行吗?
1920年,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 《儿童的文学》一文中明确提出"儿童文学"的概念。叶圣陶于1921年在《晨报》副刊"文艺谈"栏目撰文呼吁:新文学战士应当"为最可爱的后来者着想,为将来的时刻着想,赶紧创作适于儿童的文艺品。"[1]并开始了他为儿童的创作实践,于1922年发表了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童话《稻草人》。
100年前,不少有影响的报刊都刊登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翻译、介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100年后,我国是全球引进童书版权最多的国家,我们也有1万多种少儿图书实现了海外版权输出。
1953年在瑞士苏黎世,成立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简称IBBY),这个致力于把图书和儿童联系在一起的国际网络,要用儿童书籍搭建起一座国家与国家之间走向和平的桥梁。1986年,中国加入IBBY,并成立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从而开启了中国少儿出版对外交流的大门。2016年,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文学奖。2017年,张明舟当选 IBBY 主席。
1964 年意大利创办国际图书博览会,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儿童图书博览会,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的开启,极大地拓展了儿童图书的国际交流空间,实现了跨越国家和文化边界的传播。从2014年起,中国少儿出版展团统一参加博洛尼亚书展,凸显了中国少儿出版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主体形象。2018年中国成功承办了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主宾国活动,有力扩大了中国少儿出版的国际影响。
中国少儿出版的发生、发展过程,都必须放在一个更大的全球格局下,在彼此互动关系之中,各国少年儿童能够充分享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所有童书都带有本民族的文化起源和特点,表达上往往倾向于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和偏好,这种跨语书写的儿童读物,不单纯属于西方,也不单纯属于中国,是在两者的接触、碰撞之间展开的。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童书出版大国。少儿出版是我国出版业活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增长最快的门类,是拉动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少儿出版已经走上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通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哪里?阅读模式和阅读产品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构建、国际化市场的拓展等问题,已成为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中国少儿出版工作者要牢记初心和使命,把当代少年儿童培养成为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这一时代的新人将担负起未来人类向何处去,未来的文明又当怎样构想的探索者和继往开来者。
中国少儿出版在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中的原创重构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少儿图书码洋规模为253.66亿元,同比增长18.73%,占全国图书码洋份额的24.80%,少儿出版的整体增速在放缓。[2]这是因为一方面,尽管全国580多家出版社中有556家出版童书[3],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野蛮增长已经进入尾声;另一方面是全球纸质和电子化的优质少儿出版内容资源红利释放殆尽,而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产品还刚刚进入萌芽期,未能形成市场规模效率。
文章来源:《经济视野》 网址: http://www.jjsyzz.cn/zonghexinwen/2020/082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