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比较视野下的社会经济史研究——中日学者探讨(2)

来源:经济视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郑振满: 今天是难得的机会,请森教授就“地域社会论”概念为我们作进一步的阐述。 森正夫 :“地域社会论”概念的核心部分,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

郑振满:今天是难得的机会,请森教授就“地域社会论”概念为我们作进一步的阐述。

森正夫:“地域社会论”概念的核心部分,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作为实体概念的地域社会,拥有一定具体的地理领域;二是作为方法概念的地域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的“场”,是广义上再生产的“场”。这里使用的地域社会指的是后者,即作为方法概念意义上的地域社会。

为什么使用“广义上再生产的‘场’”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历史学的主导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广义上再生产的‘场’”这个概念,是依据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我用这个概念解释地域社会,就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地域社会观点的特征在于,具有对立、差异的每个人,同时相互之间又有统一、合作。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统一与合作的契机,不仅存在于地域社会的“场”,同时也包含意识范畴在内。因为我们主张的“地域社会”,始终是观点和方法的概念。

1981年,我对1945年以来的日本明清史研究和自己以前的研究持有如下看法:第一,尚未展开对不同于阶级对立的社会统合过程的探讨;第二,没有充分关注阶级矛盾和社会统合同时成立的“场”之存在和功能;第三,对于维持社会统合的社会秩序、秩序意识的关注较为薄弱。

至于我自己,通过对抗租运动的研究,较为关注江南、福建的民众动向。1972年之前主要围绕佃农的活动,1973年以后开始注意福建抗租运动中土豪的作用,同时也注意到南方的无赖和奴仆,以及城市民众多样且复杂的反抗活动。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逐步搜罗并阅读地方志的“风俗”部分,了解明末全国各地之秩序意识的显著变化。另外,我还受到明清史研究前辈们的影响,对乡绅或是处士阶层展开了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全面掌握广义再生产的‘场’(地方)、人生存的基本‘场’(地方)”,提出了“地域社会”的方法和概念。

关于我的“地域社会论”,2006年曾有两位中国学者,即北京大学的赵世瑜教授和台湾“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的施添福教授在开展区域社会研究的同时,对“地域社会”概念作了介绍和评论。

地域社会概念所面临的课题,从最初提出到今天,已经过了30多年。中国史研究现在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是否还停留在上述三个判断之上呢?换句话说,“地域社会”的概念、方法以及上面提出的问题,今天还有效吗?

中国史研究于我是外国史研究,我和赵世瑜、施添福两位先生不一样。但是我认为身为活动于现代世界的人类之一员,有责任对人类的历史展开探讨。从这一角度来说,以下我将补充提到的两个问题,都是历史社会和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第一,郑振满先生曾经指出:“在中国区域社会史研究中,中国历代大一统的国家政权与意识形态,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与此相比较,尽管在我的地域社会论之理论构成中,从逻辑架构上探讨过“国家”的存在及其作用,但并不十分明确。

第二,地域社会本身在各个历史时期乃至现代都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课题。例如,在中国南方山区地域社会,一般都存在着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相关联的森林经营、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等异常深刻的课题。有关这个课题,我的《地域社会与森林:传统与现代》和其他学者的论文都有所讨论。再如,今天日本的社会,与20世纪80年代不同,面临人口严重减少,某些地域社会本身甚至濒临覆灭的危机。同样的问题在世界各国的城市或农村均普遍存在。此外,还有诸如年青一代的历史意识逐渐减退等现实性问题。我在2014年介绍地域社会论的特性、背景及相关课题的文章中,曾讨论了这些问题。

文章来源:《经济视野》 网址: http://www.jjsyzz.cn/zonghexinwen/2020/0925/629.html

上一篇:全球视野,全英教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
下一篇:“冯霖章作品展”9月30日将在河北唐山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