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闯关东:国际竞争视野下的清末东北区域发展讲座(2)

来源:经济视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杜老师擅长跨学科的研究,这一点值得肯定。在国际关系学的领域,历史社会学的参与十分重要。现在的西方主义的国际关系,基本都是以欧洲的历史经验

杜老师擅长跨学科的研究,这一点值得肯定。在国际关系学的领域,历史社会学的参与十分重要。现在的西方主义的国际关系,基本都是以欧洲的历史经验为基础的,这远远无法解释现实问题。我们一般讲国际关系史,都是说威斯特伐利亚的体系已形成,那么现代国际体系就开始形成,并从欧洲开始蔓延到全世界。那时的文明国家标准实际上延续到今天,这一标准包括:第一,保证生命的尊严、财产的安全;第二,有效率的官僚机构、自卫的能力;第三,接受战争法;第四,具备外交的形式。在欧洲国家看来,全世界达不到这一标准,欧洲就有权利去改造这些国家,使之走上所谓"文明化"的道路。在帝国主义列强从欧洲向全世界扩展过程中,东亚有两件大事发生:一是甲午战争,日本打败了中国;二是日俄战争,在历史上第一次证明了有色人种可以打败白人,所以日本就跃升为文明国家。在当时,日本人是最早转变、最早改造自己的国家,并加入到西方主导的文明国家序列之中。

回过头来,东北原来是清王朝禁地,在清王朝走向灭亡的过程中,很多的因素加入进来,东北有过它的辉煌,有过它的动乱,几种因素结合到一起。放眼今天,我认为所谓的"东北现象"可以追溯到过去。以杜老师所讲的国际环境来衡量今天,现在的东北依然被封闭在一个区域之中,周边有俄罗斯和朝鲜。所以"东北现象"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因素存在。如何吸取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如何让东北走出现在的困境,不仅应当考虑采取怎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要回溯到19世纪末期,来重新考虑,重新改造,重新建设。

丁雁南老师:我对东北的直观的经验是,前年在黑龙江做过为期10天的实地考察,对于一个之前没有多少东北经验的人来说,到了东北大地之后,之前关于中国乡土的经验在非常大的程度上被撼动了。因为只有在东北,才能看到中国有如此开阔、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区域。同时,对于我们中国中部或南部的人来说,中外的接触很多时候是一种外扬,其实是有一定距离的,但当我们在中俄边境时和俄罗斯只隔了一条河,世界上两个领土非常大的国家几百年在这个地方有过多次的恩怨情仇,都处于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东北其实是文明接触的前沿,我们平时所使用的"边疆"这一词汇,暗含了中心的边缘的关系。但如果以东北为中心的话来看,它其实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元、前沿的地区。

历史地理学科的研究,有时会选定一个视角,从这一视角看待在特定历史地理之下,社会是如何演进的,由此我有三点看法:第一,我们以"闯关东"这一形象的词汇去形容这样一个移民过程是没有问题的,但也可以尝试使用一个更为中立的词汇形容这一过程。事实上,东北成为了一个"场",那么在这个"场"之中如何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如何接受本国的移民,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过程。第二,杜老师也提到,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东北发展出一种以农业为基础的外向型经济,又因铁路、港口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融入到了国际贸易网络,所以它形成一个非常强对比的二元结构。从18世纪到19世纪,印度、孟加拉包括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南部,都经历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如果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跨国比较,那将是非常激动人心的。第三,中东铁路、南满铁路、海参崴港、旅大港等在近代东北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俄罗斯和日本的的殖民计划来说,他们是怎么选定这些地方,背后肯定也有很多故事可以深度挖掘。例如,19世纪初沙皇俄国派出海军舰队,希望能够日本能够通商,也曾到访广州希望能在中国南方与清朝通商。对俄国人来说,他们很早就关注到通过海陆来尝试与东亚国家进行联系,而这一点对于清朝来说是非常欠缺的。我们几乎找不到围绕某个特定的港口来寻求贸易机会的案例,我认为这也是可以继续讨论的话题。

(西伯利亚大铁路)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史学界海洋史的发展越来越繁荣,海洋带来的视角与传统以陆地为中心的视角发生的碰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东北自身拥有肥沃、丰饶、广袤的内地,同时在周边又有两个重要的港口,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青年老师做过这种海洋视角的探讨,我觉得今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视角能够给我们带来启发。

文章来源:《经济视野》 网址: http://www.jjsyzz.cn/zonghexinwen/2020/0717/370.html

上一篇:前线视野|新冠疫情给世界的启示:我们如何应对
下一篇:2020楼市下半场(3)| 金辉顾峰:全域视野,深耕

经济视野投稿 | 经济视野编辑部| 经济视野版面费 | 经济视野论文发表 | 经济视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视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