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匠精神”被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技术人员的工匠精神培养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而对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立身之本,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作为技能型人才的时代素养,来解读工匠精神视野下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内涵,其意义巨大。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均指出,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载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要重点培养“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的职业精神。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指导下,工匠精神不仅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现实需要,更是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时代呼唤”。
春秋时的工匠“祖师”鲁班、水利工程巨匠李冰、隋朝造桥匠师李春等都是我国古代优秀工匠的杰出代表,皆因具有独到的工匠技艺和精神而被世人所称道。《说文解字》曾记载:“匠,木工也;工,巧饰也”。清代思想家魏源也曾说过:“技进乎艺,艺进乎道”,个人技艺达到一定境界,变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达到“道”的境界。
古代的“工匠精神”凸显心传身授、体知躬行、强力而行的韵味,而现代的“工匠精神”始于职业教育,体现于企业生产和服务中。广义指社会劳动者在其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价值纲领,是其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集合体。狭义为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首的工匠劳动者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工作执着、崇尚精品、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
二、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时代内涵
培育工匠精神是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对人才提出的时代要求,《大学》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人才培养的职能角度,从本质上规定学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具有先天性、必要性。高职期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决定性阶段,属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黄金时期,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属于源头培育,对其毕业后弘扬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的内在品质,培养工匠精神体现了人的本质要求。工匠精神的培育应把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1.培育目标的一致性
工匠精神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技能。企业不仅需具备较高职业技能的人才,还要在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引领下提升自我素养。职业素养的提升要求以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可迁移的能力结构、完整的素质结构的新型就业者为目标,两者的培养目标一致。”
2.培养主体的同一性
当前,一些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不专不精、职业道德素养还未建立、职业能力可迁移性差,当前要实现学生素养的转变,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政府、企业、学校多元联动共同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高超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工匠。
3.培养路径的统一性
工匠精神的培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象都是学生,学生在校素养的提升,都要服从学校的统一教学安排,都要依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学校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培养模式、培养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不断创新,都会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工匠精神视野下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解读
“概念是思维的重要工具”,正视“职业素养”概念问题成为激浊扬清的第一要义,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人生之本、发展之基。
(一)内涵分析
职业素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过程中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每一个职业人都应该遵循的业界行为准则和规范,具有他律和自律的双重属性。
文章来源:《经济视野》 网址: http://www.jjsyzz.cn/zonghexinwen/2020/101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