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粤港澳大湾区通过破除体制障碍、加强国际交流、吸引优秀创新人才团队等方式,连接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创新生态再优化、创新能力再提升、创新经济再升级。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特别是在科研资金流动、科研人员出入境、科研物资通关等方面扫除障碍,促进创新要素便捷流通,形成独特的科技创新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引入国际科技组织、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科技经济合作竞争。面向全球吸引人才、利用人才,遴选和发掘前沿领域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和汇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人才团队,构建了国际化、开放型的区域创新共同体。
■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与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有助于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
推动形成新时代全面开放的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上最为密集的港口群、最为繁忙的空港群,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基建设施形成立体交通体系,能够加快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集聚湾区优质资源,成为"一带一路"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物资流的枢纽,构建设备互通、节点便通、通道畅通、技术联通的一体化新格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有助于发挥广东对外贸易优势、良好市场环境优势和高度开放优势,发挥香港澳门自由开放经济体优势,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
推动世界经济更加均衡、包容发展。世界是多元的,世界级城市群要适应与多元世界交往,实现多元包容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要求湾区内要体现多元和包容,发挥粤港澳各自优势,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把差异性带来的成本最小化,提升大湾区整体的效率、活力和竞争力,而且要求学会跟"一带一路"沿线更多经济体、更多国家实现制度的包容和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的包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世界城市群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在于,在优势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成为多中心的城市圈,推动世界经济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为全球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法律体系、不同市场机制之间的对接和融通提供可复制经验。
顺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加快发展的愿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符合岭南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和"四海一家亲"的理念,也符合中华民族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有助于进一步夯实民心相通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把大湾区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结合起来,共同开创发展新机遇,共同谋求发展新动力,共同拓展发展新空间,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打造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向世界展示"一国两制"光明前景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有助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向世界展示"一国两制"的光明前景。
突出改善民生,提升港澳同胞获得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是重中之重。聚焦改善民生福祉,广东推出"便利湾区"18项举措,推动在广东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方面逐步实现与港澳的衔接。这些措施拓宽了港澳同胞的生活空间,使大湾区成为港澳广阔的腹地,为港澳同胞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便利。
突出便捷高效,提升大湾区向心力。打造优质生活圈,就要以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功能完善、衔接高效、布局合理的基础设施网络。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的建设推进,大大缩短了香港、澳门与内地的时空距离,为开创粤港澳三地融合新格局提供了硬件基础条件。到2019年10月,经港珠澳大桥往来三地口岸的旅客总数共计2443.45万人次,日均约6.69万人次,成为往来三地的重要通道和纽带。
文章来源:《经济视野》 网址: http://www.jjsyzz.cn/zonghexinwen/2020/080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