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其实应该归属于企业伦理责任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其在整个信用经济时代具有更突出的地位,其又不能简单地归属于伦理责任。这也是有些学者认为,卡罗尔的金字塔模型中有些责任的归类界限模糊的原因。信用责任作为一纽带将四类不同的责任紧密地连接到一起,当其与伦理责任相竞合时,更加突出了伦理责任在道德上的自觉性,在范围上的有限性。这就将伦理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强制性相区别,从而将伦理责任限定在一种道德责任的范畴;也将伦理责任与慈善责任的无限性相区别,从而将伦理责任限定在企业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应该做的最基本的合乎道德的事情。信用责任与伦理责任的竞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
信用责任与慈善责任竞合 由于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也会消耗更多的社会资源,因此,企业公民的慈善责任的范围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扩大。信用责任与慈善责任的竞合,可以保证企业对社会慈善事业的承诺得以实现,防止某些企业打着做慈善活动的幌子来做免费广告。倡导企业的信用责任,就是让企业自己戴上紧箍咒,使得企业在做慈善活动时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来付出,另一方面要让企业能够自觉兑现对慈善事业的承诺,这样企业在履行社会公民义务的同时推动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也真正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
综上所述,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突出信用责任,将信用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从层次结构的金字塔模型来分析,信用责任不仅有助于将四种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保证企业同时履行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责任,还有利于在理论上将这四种社会责任相区别。因此,在信用经济背景下倡导企业的信用责任,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用经济视野下有关企业承担信用责任的探索
在信用经济时代,企业的信用责任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重视企业的信用责任,就要结合管理、监督、法律等多种手段,共同促使企业承担信用责任。
建立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部门统筹各项社会责任的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涵盖到方方面面,而信用责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作为一个链条中的一环,而且是关键的一环,有必要将信用责任如同其他社会责任一起纳入到规范化的管理中,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部门就是这种有效管理的前提。在信用经济视野下,要将企业的信用责任提升到战略地位,与企业追求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这既是由于信用责任非常重要,也是企业实现自己使命的需要。与此同时,将信用责任纳入到规范化管理,有助于企业综合统筹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从而帮助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规模效应以及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更为方便的是,可以有利于企业在编辑本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集中搜集相关的组织材料。因此,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看,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部门,对于完善包括信用责任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强社会媒体舆论对企业信用责任实施的监督
大众传媒是社会监督的利器,绝大多数的企业已经从三鹿的事件中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尤其是信用责任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传媒和舆论在社会监督中的重要角色。可以说,媒体舆论的监督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积极的作用是有利于扩大那些遵守企业信用责任的企业在社会的影响力,消极的作用是传媒以及舆论容易受到误导。因此,在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积极监督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地引导和培养其理性和分辨能力,否则将会对企业信用责任的监督作用产生负面作用。
充分利用NGO等第三部门将企业信用责任纳入征信数据库
对企业进行征信管理建立征信数据库是信用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将企业的信用责任的实施情况纳入到征信数据库,对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国家的企业征信管理是由NGO等第三部门来完成。据了解,目前在全世界被广泛采用的、影响巨大的社会责任标准SA 8000就是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国家组织”联合其他组织和公司于1997年制定的,非政府组织制定的各类标准和准则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主要的“游戏规则”。由此可见,NGO等第三部门在推动企业责任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将NGO作为企业信用责任的征信采集者,有助于保证征信数据的客观、准确和公正,同时也让消费者可以方便及时地查找目标企业的信用责任的征信情况。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监督企业行为、追究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并被认为是除了政府和市场之外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三股力量,在社会化责任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信用责任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企业的信用责任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责任,而道德责任主要靠企业的自觉能动性来维持,而企业违背信用责任就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继而还可能违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乃至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可见仅靠管理与监督的手段尚不足以保证企业履行应尽
文章来源:《经济视野》 网址: http://www.jjsyzz.cn/qikandaodu/2020/062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