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贫困不只产生在农村!“新治贫”进入城市治理(2)

来源:经济视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0年,我国将整体告别因物质财富匮乏造成的绝对贫困,但作为复杂社会现象的贫困问题会长期存在。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秦慧等人认为,

2020年,我国将整体告别因物质财富匮乏造成的绝对贫困,但作为复杂社会现象的贫困问题会长期存在。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秦慧等人认为,相对贫困治理的目标应从“两不愁三保障”转变为基于劳动平等(包括劳动权利平等、劳动机会平等、劳动成果平等共享)的生活质量提高和发展前景平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持续关注相对“新贫困”

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经过实践后形成了经验,也暴露出救助机制的短板。据此,业内人士提出多项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贫困预警与主动发现机制。目前上海建立的“社区救助顾问精准评估系统”,实现了困境程度智能识别、困境人群精准锁定、救助政策人机咨询等功能,同时还有数百名社区救助顾问深入基层送政策、链接救助资源。但基层人力有限,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贫困信号灯”提升救助智能化水平是重要方向,为此还需进一步破除数据壁垒,促进救助数据在人社、卫健、医保、房管等部门间交换共享。

二是加快培育参与救助工作的社会力量。变生存型救助为发展型救助,为受助对象提供精神慰藉、行为矫治、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服务,社会组织应发挥更大作用。但基层工作人员反映,当前还存在救助类社会组织偏少、服务项目精细化程度不高、政府购买社会救助项目资金不足等问题。建议鼓励加大购买服务力度,明确救助社会工作的专门服务清单,规范救助社会服务与现有救助工作体制机制的融合。

三是增加对城市流动人口的重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聂晨表示,扶贫政策的户籍地原则和政策体系的城乡分割,使大量流动到城市的人口陷入既脱离了农村扶贫体系,又难以进入城市救助体系的“两头空”境地,极易成为新贫困人群。建议要逐渐把这类人群纳入城市救助和公共服务的对象,尤其做好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困难群众急难救助工作,在相关应急救助预案中明确救助政策、措施、程序等内容。

北京平谷区低保对象刘强感激社工对自己的帮助。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相对贫困人群处于动态变化中,要从市场经济风险、城乡一体化、消费型社会发展等角度,持续研究可能出现的“新贫困”,通过科学的动态管理进行干预。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10期原标题:《“新治贫”进入城市治理视野》

半月谈记者吴振东邰思聪

【来源:半月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p>

文章来源:《经济视野》 网址: http://www.jjsyzz.cn/zonghexinwen/2020/1107/807.html

上一篇:「新书推荐」前沿科技评论——全球视野下的创
下一篇:环球视野 | 境外市场每日点评(1110)

经济视野投稿 | 经济视野编辑部| 经济视野版面费 | 经济视野论文发表 | 经济视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视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