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专家解析|温铁军:生态文明与比较视野下的乡村振(4)

来源:经济视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但是, 接着秦亡而发生的却是“汉承秦制”, 汉朝继续完成这个大饼状的、有战略纵深的帝国。历史上只要有大一统, 就能够抗击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 遇到

但是, 接着秦亡而发生的却是“汉承秦制”, 汉朝继续完成这个大饼状的、有战略纵深的帝国。历史上只要有大一统, 就能够抗击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 遇到气候暖化时, 农耕社会还能不断向北反扑。所以有当年汉武帝击匈奴, 把匈奴压到欧洲去了。而到唐代, 则先后灭了两大突厥。南匈奴和北匈奴是在汉代被消灭的, 东西突厥是被唐代消灭的。突厥哪儿去了?突厥西进形成著名的“突厥走廊”, 其中的一支向西南经略, 攻入了君士坦丁堡, 导致继承东罗马的“拜占庭”走向灭亡。东罗马及拜占庭不曾经也是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吗?却是被唐代打出去到了中亚、再转向西亚的突厥部族中的一支军队所击败, 最后走向灭亡。

中国以国家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不中断, 取决于秦始皇当年构建的一个大饼状的、有地域纵深的、能够防御北方骑兵南下的广大空间。因此, 对照环形国家罗马的灭亡, 汉唐以来的中国统治阶级无不试图追回大一统, 形成一个地域纵深广大的国家。如果没有形成大国, 就会出现乱世, 乱到什么程度?西汉最强盛的时候人口达九千万, 到东汉末年三国两晋战乱之后, 只剩下三百万。

纵看历史, 没有一个广大的地域纵深的国家, 就没有不中断的历史文化传承, 农耕民族人口众多, 但分散的小农村社无法保护自己。亚洲大陆气候地理的多样性, 决定了中国的国家政治形态, 国家也是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传承的载体。

我们认识到, 由气候和地理所决定的生存文化内在的差异性, 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于精神信仰方方面面都有表现。据此可知, 中华文明数千年传承说明一个新时代的转型概念:坚持生态文明, 是中国五千年来历史演变的客观结果, 不是主观选择,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拥有多样性的生存方式, 包括社会方式、经济方式、文化方式。

进一步看, 战国时期的长城主要是沿着四百毫米等降水线修的。为什么?因为四百毫米等降水线以南以东, 是典型的农耕区域, 往北往西, 就是半农半牧区, 再往北, 则属干旱游牧带。所以, 从气候带所决定的两条线, 促使中国早期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国家 (state) 是什么?首先要有一个足够调控社会资源的权力, 其次就是对外作战的军队。战国时期, 六国都要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压, 而在周朝封建制之下, 诸侯有私家军而没有国军。可是, 北方六国修筑长城必须调度人力和资源, 强大些的就自立霸主, 演变为封建诸侯, 因建立早期国家形态而自发地告别所谓封建制。

所谓封建制是什么?主要是分封, 帝王把自己的族人亲友全部封出去做诸侯。中国自秦汉以来实现的主要是郡县制, 也早就不“封建”了。当然也有个别朝代实行分封, 但是每次分封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在秦朝郡县制以后差不多经过上千年的完善, 到宋代最终改为三权分立、科考取士, 形成以郡县为基本政权框架的、中央集中管理的国家体制。

据此, 我们认为, 中国并没有漫长的封建社会。只有夏商周约两千年是部落联盟过渡而成的封建制, 而到了周代晚期、秦汉大一统国家组建之后, 就已经告别封建进入统一, 成为了权力统一于中央的郡县制国家。

乡村土地资源、文旅规划设计、配套施工建设、

运营服务招募、开发资金匹配... ...

美田社()一站式快速对接,

文章来源:《经济视野》 网址: http://www.jjsyzz.cn/zonghexinwen/2020/1024/752.html

上一篇:国际视野下的“十三五”规划丨拉美人士点赞中
下一篇:*ST湘电跌停 兴全新视野与私募和沣为前十流通股

经济视野投稿 | 经济视野编辑部| 经济视野版面费 | 经济视野论文发表 | 经济视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视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