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深圳以国际视野创新打造公园里的城市

来源:经济视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莲花山山顶俯瞰,美丽的公园与中心城区相连,构建出一幅繁华的都市景象。 火红晚霞中的深圳湾后海片区,几大公园相连。 颠覆传统印象的盐田垃圾焚烧厂。 ■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从莲花山山顶俯瞰,美丽的公园与中心城区相连,构建出一幅繁华的都市景象。

火红晚霞中的深圳湾后海片区,几大公园相连。

颠覆传统印象的盐田垃圾焚烧厂。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文 李忠 通讯员 钟子杰/图

面朝大海,深圳的海岸线上,几十个滨海公园、滨海绿道互联互通,"独占"了得天独厚的山海自然资源,尽显最美湾区的风范。

深入社区,深圳人的第一落脚点中,1500多个城中村发生美丽蝶变,包容着奋斗,留得住乡愁,焕发文明新村的活力。

置身街头,深圳的大街小巷里,努力做到处处干净、时时干净,智慧化、精细化为城市管理赋能,彰显幸福家园的生机。

这是深圳如今迷人的模样。40年风雨兼程,深圳沧海桑田,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从边陲农业县一跃成为干净美丽、四季花开、满眼绿色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每个来到深圳的人都为之惊叹不已。

特别是近年来,深圳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为目标,以国际视野创新建设公园里的深圳,展现出城市新样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深圳全力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探索超大城市管理的新路径,营造了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美丽环境不仅成为深圳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亮丽名片,也铺设出了市民的幸福生活之路。

●山海间筑起公园之城

40年前,深圳绿化覆盖率只有10%,仅两座公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5平方米,几乎是在荒山、滩涂、泥泞地上起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圳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将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投资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来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1983年,特区创办初期,深圳市政府就将目光投向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提出要把深圳建成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并在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中选择了一个非常罕见而富有弹性的空间发展模式--带状组团结构,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化骨架和道路绿化网络,成为深圳城市绿化的基本框架。

2004年,深圳市修编《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对全市域生态系统进行了系统规划,为城市绿化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性地提出了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以公园建设来保护城市自然地貌。

2013年,《深圳市落实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十项措施》颁布,以绿化工作的"深圳质量",精心打造并维护绿化工作的深圳品牌,形成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化环境格局。

近年来,深圳以建设享誉世界的著名花城为目标,积极推进全域公园规划建设,打造高品质公园服务与文化品牌,努力构建一个覆盖全市立体空间的绿色生态网络,使深圳的园林绿化进入跨越式发展期,品质越来越高,城市宜居环境越来越好。

40年转瞬间,山海间筑起公园之城,都市中展现花园之美。从道路绿化到立体绿化,从公园之城到世界著名花城,一步一步,深圳把绿色创想变为现实。截至2019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4%,人均公园绿地14.95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公园数量1206个,面积.9公顷,建成绿道2448公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87%,绿道覆盖密度全省第一,共建成60条花景大道、30个花卉特色园、220多个花漾街区、440多个街心花园、300多个花园路口,新增立体绿化100多万平方米,种植各类观花乔木13.8万株。市民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自然公园,城市绿化景观、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得到进一步升华。

●城中村变身文明新村

城中村是无数来深创业者追梦的家园。40年间,全市上千个城中村为新深圳人提供了第一落脚点,慷慨地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随着深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中村里入住的人越来越多,这里不仅有着越来越旺的烟火气,更蕴藏着深圳的记忆和历史,但也因广为存在的消防隐患、治安风险、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被诟病。

文章来源:《经济视野》 网址: http://www.jjsyzz.cn/zonghexinwen/2020/0825/519.html

上一篇:助贷新视野:合墨数据隆重推出金融产品智能分
下一篇:黔东南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榕江县管理部高红

经济视野投稿 | 经济视野编辑部| 经济视野版面费 | 经济视野论文发表 | 经济视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视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